第七十五章

民之饥,以其上食税之多,是以饥。 严可均曰:“民之饥”,御注作“人之”。 罗振玉曰:御注本、敦煌辛本诸“民”字均作“人”。“饥”,诸本均作“饥”,下同。 谦之案:景福、庆阳、楼正、柰卷、河上、顾、赵 ...……

第七十二章

民不畏威,大威至。 严可均曰:“大威至”,御注、王弼、高句上有“则”字。河上无“则”字,末有“矣”字。魏稼孙曰:御注“民”作“人”。 罗振玉曰:敦煌庚本作“大畏至矣”,壬本、景福本均作“大威至矣” ...……

第七十三章

勇于敢则杀,勇于不敢则活,知此两者或利或害。天之所恶,孰知其故? 严可均曰:“知此两者”,河上、王弼无“知”字。“孰知其故”,此句下各本有“是以圣人犹难之”。罗振玉曰:景龙、御注、景福三本均作“知 ...……

第七十章

吾言甚易知,甚易行。天下莫能知,莫能行。 谦之案:“天下”二句,严本“天”上有“而”字。傅、范本作“而人莫之能知,莫之能行”。 言有宗,事有君。 谦之案:淮南道应训引二句同。文子精诚篇作“事有本”, ...……

第六十八章

古之善为士者不武, 严可均曰:“古之善为士者”,各本无“古之”。 罗振玉曰:景龙本、敦煌辛本句首均有“古之”二字。 武内义雄曰:敦、遂、景三本句首有“古之”二字,王弼本亦然。 谦之案:诸王本均无“古之 ...……

第六十九章

用兵有言:“吾不敢为主而为客,不敢进寸而退尺。” 罗振玉曰:“敢”字,敦煌壬本作“能”。 谦之案:范本“兵”下有“者”字,傅、范本“言”下有“曰”字,遂州本“敢”下有“求”字。又焦曰:“‘用兵有言 ...……

第六十六章

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,以其善下之,故能为百谷王。 严可均曰:“百谷王”,各本“王”下有“者”字。“以其善下之”,河上无“其”字。 谦之案:治要引无“者”字,御览地部引有。又傅、赵本“之”下有“也”字, ...……

第六十七章

天下皆谓我大,不肖。 严可均曰:“我大”,王弼作“我道大”。“不肖”,各本上有“似”字,下“故不肖”亦然。 罗振玉曰:敦煌辛本“谓”作“以”。景龙、御注、景福、敦煌庚、辛、壬诸本均无“道”字。“不肖 ...……

第六十四章

其安易持,其未兆易谋,其脆易破,其微易散。 严可均曰:“其脆易破”,河上作“其”,王弼作“易泮”。 罗振玉曰:“易泮”,景龙、御注、景福、敦煌庚、辛、壬诸本均作“破”。 武内义雄曰:敦、遂二本“脆 ...……

第六十五章

古之善为道者,非以明人,将以愚之。 严可均曰:“非以明人”,各本作“明民”。 罗振玉曰:敦煌辛、壬本“之”均作“民”。武内义雄曰:敦、遂二本“愚”作“娱”。 谦之案:遂州、赵志坚本“明”亦作“人”, ...……

第六十二章

道者,万物之奥。 谦之案:罗卷、范本同上。彭、傅本下有“也”字,后汉书冯衍传注引亦有“也”字。“奥”字,说文:“○,宛也,室之西南隅。”夏竦古文四声韵卷四出“奥”、“懊”、“”、“”四字,下三 ...……

第六十三章

为无为,事无事,味无味。 谦之案:成玄英庄子逍遥游篇疏、后汉书荀爽传引首二句并同,文子道原篇引首二句同,第三句作“知不知也”,疑“味”字乃“知”字倒植而误。知无知,即七十一章“知不知上”之旨。 大小 ...……

第六十章

治大国若亨小鲜。 罗振玉曰:“亨”,王本作“烹”,与景福本同。释文出“烹”,注:“不当加‘火’。”则王本原作“亨”,今改正。景龙本、敦煌本均作“亨”,御注本、敦煌庚本作“享”。又“鲜”,敦煌辛本作 ...……

第六十一章

大国者下流, 高亨曰:此句当作“治大国若居下流”,转写“治”字“若”字,而“居”字又讹为“者”字也。河上注:“治大国当如居下流。”是河上本原作“治大国若居下流”,其证一也。王注:“江海居大而处下 ...……

第五十八章

其政闷闷,其人醇醇; 严可均曰:“其人醇醇”,各本作“其民”,御注、王弼、高作“淳淳”。 罗振玉曰:景龙、敦煌、景福三本均作“○○”。 武内义雄曰:敦、遂二本“醇醇”作“蠢蠢”。 谦之案:河上公作“ ...……

第五十九章

治人事天,莫若啬。 魏稼孙曰:“治人事天”,御注“人”作“民”。 武内义雄曰:敦、遂二本“啬”作“式”,“式”为“啬”之借字。 谦之案:邢玄“人”亦作“民”。“若”字,严、顾、彭、赵作“如”,释文出 ...……

第五十六章

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。 谦之案:傅、范本“不言”、“不知”下并有“也”字。河上公、王弼诸本及理惑论、文选魏都赋、运命论两注引均无二“也”字。辅行记三引同,惟“者”作“则”。庄子天道篇:“则知者不言, ...……

第五十七章

以正治国, 严可均曰:“以正”,御注作“以政”。 武内义雄曰:敦、遂二本作“政”。 谦之案:傅奕、邢玄、溪与文子上礼篇引均作“政”。柰卷作“以正之国”,顾欢作“以正理国”,河上公、王弼同此石。尹文 ...……

第五十五章

含德之厚,比于赤子。 谦之案:傅本“含德之厚者,比之于赤子也”,范本无“之”字,河上公、王弼无“者”“之”“也”三字。又列子天瑞篇张湛注引并同此石。此云“赤子”,案汉书贾谊传刘奉世注曰:“婴儿体色 ...……

第五十二章

天下有始,以为天下母。 谦之案:傅奕本作“可以为天下母”,诸本无“可”字,惟道藏王本此句下注:“善始之,则善养畜之矣,故天下有始,则可以为天下母矣。”道藏宋张太守汇刻四家注与藏本同,殿本误脱此二十 ...……

第五十三章

使我介然有知,行于大道,唯施是畏。 丁仲祜曰:介,微也,一切经音义十五引易刘注,列子杨朱篇“无介然之虑者”释文。列子仲尼篇:“其有介然之有,唯然之音,虽远在八荒之外,近在眉睫之内,来干我者,我必 ...……

第五十章

出生入死。生之徒十有三,死之徒十有三, 罗振玉曰:敦煌本“十”作“什”,下同。 马叙伦曰:说文无“涂”“途”二字,盖“徒”即“涂”“途”本字也。庄子至乐篇“食于道徒”,即道涂也。此“徒”字盖如字读。 ...……

第五十一章

道生之,德畜之,物形之,势成之。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。 严可均曰:“是以万物”,御注作“是以圣人”。 魏稼孙曰:“德畜之”,御注无“德”字。 罗振玉曰:敦煌本无“莫不”二字,景福本无“而”字。 武内 ...……